全屏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街道地图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临沧地图 辖区: 【沧源地图 | 耿马地图 | 双江地图 | 镇康地图 | 永德地图 | 云县地图 | 凤庆地图 | 临翔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昆明市  盘龙区 | 五华区 | 官渡区 | 西山区 | 东川区 | 安宁市 | 呈贡县 | 晋宁县 | 富民县 | 宜良县 | 嵩明县 | 石林彝族自治县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  麒麟区 | 宣威市 | 马龙县 | 沾益县 | 富源 县 | 罗平县 | 师宗县 | 陆良县 | 会泽县
玉溪市  红塔区 | 江川县 | 澂江县 | 通海县 | 华宁县 | 易门县 | 峨山彝族自治县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 隆阳区 | 施甸县 | 腾冲县 | 龙陵县 | 昌宁县
昭通市  昭阳区 | 鲁甸县 | 巧家县 | 盐津县 | 大关县 | 永善县 | 绥江县 | 镇雄县 |彝良县 | 威信县 | 水富县
丽江市  古城区 | 永胜县 | 华坪县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洱市  思茅区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景东彝族自治县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  临翔区 | 凤庆县 | 云县 | 永德县 | 镇康县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潞西市 | 瑞丽市 | 梁河县 | 盈江县 | 陇川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泸水县 | 福贡县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县 | 德钦县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 祥云县 | 宾川县 | 弥渡县 | 永平县 | 云龙县 | 洱源县 | 剑川县 | 鹤庆县 | 漾濞彝族 自治县 | 南涧彝族自治县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市 | 双柏县 | 牟定县 | 南华县 | 姚安县 | 大姚县 | 永仁县 | 元谋县 | 武定县 | 禄丰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蒙自县 | 个旧市 | 开远市 | 绿春县 | 建 水县 | 石屏县 | 弥勒县 | 泸西县 | 元阳县 | 红河 县 |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 河口瑶族自治县 | 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县 | 砚山县 | 西畴县 | 麻栗坡县 | 马关县 | 丘北县 | 广南县 | 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 勐 海县 | 勐腊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双江县。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2%;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两个农场,总人口16.5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4.4%。北回归线横穿双江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绿色明珠”。

中文名称: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别名: 双江县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省
面积: 2165平方公里
人口: 16.5万人
著名景点: 忙糯石刻群、双江渡口、忙糯石香炉、神农祠
特产: 大叶茶、勐库普洱茶、

目录

地理
自然
资源
民族区划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产业概况
  1. 茶叶
  2. 泡核桃
  3. 纸竹
  4. 畜牧业
  5. 旅游业
文化产业
  1. 民族文化
  2. 茶文化
  3. 民间文艺
旅游资源
  1. 忙糯石刻群
  2. 双江渡口
  3. 忙糯石香炉
  4. 神农祠

地理

   县城地处国道214沿线,距临沧市104公里,距临沧机场80公里,距昆明755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万亩,其中水田9.3万亩,旱地17.3万亩。县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县城海拔1050米,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谷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全县气候为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左右,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至1200毫米左右。

自然

   双江气候温和,霜期短暂,雨量充沛,适宜水稻、小麦和甘蔗、茶叶、紫胶、核桃、膏桐、橡胶、药材、竹子、烤烟、亚热带水果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双江还是野生药材的宝库,经普查,有植物药材81科195种,菌类药材4科7种,开发的野生药物神衰果、叶下株已人工栽培成功。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12000亩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世居双江;双江境内还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近2万亩,被专家认定为“双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茶品种的正宗”,“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之一”。还生长有国家级保护珍贵树种红豆杉等。在动物中有珍稀的孔雀、白鹇、锦鸡和会唱“茶花朵朵”的野鸡等。

资源

   双江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属澜沧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06条,水能资源储藏量38.2万千瓦。最大河流南勐河,全长80千米,汇集60条支流,径流面积达184.74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5.1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储藏量为6.82万千瓦,已开发8800千瓦,可开发尚未开发21000千瓦。双江富藏铁、铅、铜、锑、锡、锌、金、大理石、硅藻土、褐煤等矿藏。其中煤已探明储量251.7万吨,硅藻土495.5万吨,其它矿藏尚待开发。

民族区划

   和谐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双江境内境内居住着汉、拉祜、佤、布朗、傣、白、彝等24种民族,其中汉、拉祜、佤、布朗、傣、彝为六个世居民族,是中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自治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是布朗族、佤族等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全县各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平等和谐、携手奋进,共同创造了如布朗族的蜂桶鼓舞、拉祜族的七十二路打歌、佤族的鸡综陀螺、傣族的手工制陶等等和谐共融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誉为民族文化和谐的活化石。双江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物丰人和,24种民族千百年来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在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中,有拉祜族33692人,佤族13246人,布朗族12769人,傣族9659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20.4%、8%、7.7%、5.8%。少数民族总人口734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47%(2006年统计数)。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辖2个镇、4个乡:勐勐镇、勐库镇、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双江农场、勐库华侨农场。

历史沿革

  1929年置双江县,因澜沧江纵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在东南角上汇流,故名双江。1985年改为自治县。2000年,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辖2个镇、5个乡:勐勐镇、勐库镇、邦丙乡、贺六乡、沙河乡、忙糯乡、大文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5982人,各乡镇人口: 勐勐镇31502勐库镇33485沙河乡31217大文乡19410忙糯乡20347贺六乡13208邦丙乡16813 2001年,全县辖2个镇、5个乡:勐勐镇、勐库镇、沙河乡、忙糯乡、邦丙乡、贺六乡、大文乡。
  2005年,撤销贺六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勐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勐勐镇政府驻地。

经济发展

  双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等,境内的勐勐坝和勐库坝是全县水稻主产区。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林化产品等,是国家认定的优质茶种──勐库大叶茶的故乡;蔗糖是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双江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传统农业县,而然双江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粮、糖、茶三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南勐河流域地带,而其它区域产业发展呈“小、散、乱”,没有形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调。小区域特色产业的开发就是双江县域经济的有效补充。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兴建龙头企业,以“龙头+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开发烤烟、紫胶、橡胶、木瓜、蚕桑、生物制药、膏桐等小区域特色产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全县建成烤烟基地0.945万亩,实现产值1230万元;建成蚕桑基地0.3万亩,实现产值240万元;建成橡胶基地2万亩,实现产值640万元;新建紫胶基地4万亩,实现产值3600万元;建成木瓜基地1.8 万亩,实现产值1050万元;建成药材基地4300亩,实现产值400万元;建成膏桐基地10万亩,实现产值6800万元。 蔗糖、茶叶、林纸林化、畜牧是双江的主导产业。其中蔗糖产业是双江主要支柱产业,2006年共共入榨甘蔗248451.891吨,实现税利3525万元,其中完成税收1536万元;茶产业是双江的传统产业,全县现有茶叶总面积83637亩,2006年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4461吨,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3354.5万元;近年畜牧产业健康发展,2006年畜牧业产值达12355万元;林纸林化、泡核桃、竹子、膏桐是双江的后续产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0万亩林纸林化基地、30万亩泡核桃基地建设。2006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7621吨,农民人均占有粮340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446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6元。全县完成县内生产总值7.3亿元,财政总收入502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295元。

产业概况

茶叶

   茶叶:勐库大雪山12000多亩野生古茶树群落,经专家考证,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源生于双江的勐库大叶茶种,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勐库大叶种茶条索肥厚、芽峰显豪、滋味浓郁、回甘悠远、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被誉为“普洱茶之味精”。目前,全县有茶叶面积8万多亩,其中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达2万多亩,年产茶叶4000多吨。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原料基地、天然的存储仓库,孕育了“勐库普洱茶”和“天下普洱第一仓”的知名品牌。双江人与茶相依相伴了千百年,并驯化培育的勐库大叶种茶。双江各族人创造了食茶饮茶、敬茶用茶的民族茶文化。拉祜族的“雷响茶”是拉祜族世代相袭的茶饮之一,其味清香甘爽,色泽暗红浓郁,是一道具有消炎、解疲、消食健胃等功效的药膳用茶;佤族的“石板茶”是佤族在众多的茶饮习俗中,最独具特色的茶饮习俗,让人在品评茗香中反朴归真;布朗族的“竹筒茶”和“煳米茶”用料奇妙,泡制方法神秘,茶汤香气高远,是布朗人以茶入药的典范;傣族的“糯米香茶”融合了傣族柔美、善良的个性,在茶中配以糯米香叶,使原本醇香的茶气更加悠远缠绵。现在,双江在饮食服务行业中还新开发出了普洱茶饭、茶菜系列产品。

泡核桃

  泡核桃产业:是双江的后续产业,双江土地资源丰富,具有最适宜泡核桃生长繁育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已有种植16万亩的成功经验;县林业局成立核桃研究所,加大对泡核桃栽培、管理、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强化对林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种植中严格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即:一株合格苗〈两年生嫁接苗,苗高60厘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一个标准塘〈1米×1米×1米〉、对依法取得使用权种植泡核桃的林地,坚持“谁种谁有”政策,核发林权证书;林地使用权和核桃树所有权50年不变。

纸竹

  纸竹业:景观化发展。发展竹产业,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双江按照建设“三条经济带”(即南勐河流域城乡经济带、山区绿色经济带、沿江特色经济带)和“1331”产业布局,计划用2007至2010年四年的时间新建5万亩纸竹基地,种植竹子200万丛,到2010年,年产竹材达20万吨,竹农收入40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000万元。支持南华晶莹纸业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加快纸竹基地建设。

畜牧业

   畜牧业:十五期间,双江畜牧业产值10791万元,比“九五”末增加478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加快畜牧业发展既是巩固其支柱地位,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双江自治县确定了远景规划。到2010年畜牧业发展目标是:肉类总产达12218吨,人均占有肉食水平60公斤;畜牧业产值(现价)达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到2020年畜牧业的发展目标是:肉类总产达18782吨,人均占有肉食水平90公斤;畜牧业产值(现价)达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勐勐镇为中心的仔猪生产区和生猪生产区,以勐勐镇、沙河乡、勐库镇、大文乡、邦丙乡为重点的商品肉牛生产区,以沙河乡为中心的特色家禽生产区,各个项目每年扶持资金总额达183万元,其中:信贷资金130万元,无偿投入补助资金及贴息资金达53万元。

旅游业

   旅游业:公开征集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自治民族图腾图案、象征色彩和建筑特色设计方案,将4个自治民族的图腾图案、象征色彩等元素运用于建筑风格、立面造型的建筑设计理念中,实施对县城、勐库镇、“214”国道沿线农村建筑进行特色文化包装。加强公路沿线的森林保护、对坝区农作物种植统一部署,逐步使“214”国道沿线林业、农业观光化。以“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勐库大叶种茶”为核心打响“双江勐库普洱茶品牌”,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筹划推出大型民族节庆活动;建设民族文化风情园和集民族特色产品开发、民族风情游为一体的街区,培育一批民族文化专业户,把傣族的陶器、绣花鞋,拉祜族的葫芦,布朗族的牛肚被、蜂桶鼓等手工艺品推向市场,为弘扬多元民族品牌文化创造条件。扶持一批农家乐项目。在214国道沿线扶持发展一批集中展示4个自治民族特色的农家乐。至今为止,勐勐镇千福村拉祜族农家乐接待省内外领导和游客打歌联欢100余场次,游客达10000多人次;沙河乡红山小寨佤族农家乐接待省内外游客120多场次,参加群众达23000人次。

文化产业

  双江县辖五乡两镇两农场,总人口1630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4.4%。2002年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040万元,财政总支出11817万元,农民人均口粮3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54元。全县73个村民委员会已全部实现“三通四有”,即:通公路、通电、通程控电话;有完小、有文化室、有卫生室、有地面卫星接收站。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0%。

民族文化

   24种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并凝练了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和谐的多元民族文化,堪称“和谐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活化石”。其中“拉祜族72路打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拉祜族民间歌舞文化遗存之一。“佤族鸡棕陀螺”是迄今只为双江佤族所独有,在中国独一无二,最彰显佤族骠勇个性的民间体育竞技之一。“布朗族纺织”可算纺织文化的“活化石”。据资料记载,布朗族在唐宋时期就有较高水平的纺织技艺,但至今,双江布朗族仍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纺织工艺,他们自种棉花、纺纱、纺线、织布、染色、自制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被,其中布朗“牛肚被”刊称民间纺织技艺一绝。据说这一门技艺别的地方已失传,现在只有双江邦丙一带的布朗族独有,成为双江一绝。“布朗族蜂桶鼓舞”也属世间独有。蜂桶鼓源于它的形状像民间养蜂的蜂桶而得名,而蜂桶鼓的由来却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傣族手工制陶”是濒临消失的一门民间手工技艺,其独特之处在于全用手工捏造,工具均以竹、木制作,所制圆形器皿不用转轮,圆周精度却很高。由于此项技艺难度较大,传人全为心灵手巧的妇女,加之受到现代工艺品冲击,学习此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濒临消失。

茶文化

   双江的茶文化也源远流长。关于“茶”,双江有很多故事传说。汉族认为,茶是炎帝神农福泽后人的发现;拉祜族认为,茶是天神厄莎解救民苦的恩赐;还有人认为是天外来客的杰作……最具诱惑力的是布朗族的传说:布朗族先民有一个能文善武的首领叭岩冷,他率领族人在征服异族部落时频频胜利、屡立战功。异族首领又怕又恨,不敢与他正面交锋,而用阴毒的伎俩——收买小人毒害了叭岩冷。叭岩冷死后依然惦念着自己的部族,在离世当晚他化为仙气在天空传话说:“我走了,但心中挂念你们,我想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但你们总有一天会用尽;我想给你们留下牛马牲口又怕害瘟疫死去。我就留给你们‘腊’吧(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都把茶称为‘腊’)。让你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就吃树叶、穿树叶吧!”说完,一道亮光缓缓消失在西方天际。第二天,在布朗族村落旁长满了从未见过的小树苗。布朗人精心呵护这些绿油油的小树苗,并在澜沧江流域大规模垦植。

民间文艺

  公开招聘演艺人才28名组建县民族歌舞团,由县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共10类87项列为县级保护名录,申请并争取把其中的7类21项列入了市级保护名录,1项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完成了《布朗人与茶》、《双江傣族简史》和《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等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使双江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保护、继承和弘扬。第二、普及民族歌舞和服装,打造文化双江。设计制作了一组融民族、时尚、舒适、方便的4个自治民族的生活装。提炼整理和创作了《欢迎你到双江来》、《扭摆来》、《嗡央尔》、《祝福送给你》等33首优秀传统歌曲。
  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的“第二届中华茶艺公开赛”和“万人品茶”茶艺茶道表演中,双江组织参赛的表演队多项奖杯;在第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会“2007‘云茶杯’茶艺大赛”中,双江组织了《布朗族糊米香茶》和《拉祜族丁香茶》两个节目参赛,双江参赛队凭着娴熟的表演和独到的茶艺得到了评委的一至好评,获得了《布朗族煳米香茶》金奖,《拉祜族丁香茶》银奖的好成绩。双江茶叶展团在临沧茶博会上实现普洱茶零售交易金额达120多万元;协议金额达1500多万元;在昆明茶博会上以实际交易金额120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3000多万元。二是积极参加对外民族文化交流。2006年底,在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双江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布朗族的蜂桶鼓舞《逗鼓》和拉祜族健身操《徒手》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2007年春节期间,在县文体局的协调下,组织群众文艺演出队参与“临翔区2007年系列迎春演出”和“临翔区春节团拜会演出活动”,深受观众好评。此外,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在民族歌舞团的辅导下,双江老年舞蹈队参加了云南省第二届金秋风采舞蹈大赛,参赛节目布朗族蜂桶鼓舞获得彩虹金奖,拉祜族舞蹈获得彩霞金奖。2007年10月3日,双江老年体协“夕阳红布朗族蜂桶鼓舞蹈队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动中华——中国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容获金奖,双江参赛队表演的蜂桶鼓舞得到了好评。
  全县建立了22个文化站(室、点),组建了16支群众业余文艺宣传队;全县农村电影“2131”工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7个农村放映队深入基层、每年完成2250多场次免费放影;县图书馆实行全年开馆服务,每年阅览总人数达11300多人次,另外还添置了2100多册电子图书,使全馆的电子阅览得以开展;投资200多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旅游资源

  双江因北回归线横穿县境,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了勐库万亩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大浪坝万顷松涛、仙人山奇观等自然资源,具备生态旅游优势;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茶原生地,用勐库大叶种茶为原料生产的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的尖品,加之双江各民族都有浓郁的茶礼茶俗可开发,具备茶文化旅游优势。

忙糯石刻群

  忙糯石刻群:20世纪60年代初,忙糯乡小必地后山古驿道附近首次发现此条,“天下人多”4个 字石刻。1998年2至6月,县文化局组织调查,发现多处石刻,专家提出:忙糯石刻点较多,分部较有规律,属省内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应视为双江境内文化遗产。主要分布于忙糯乡小坝子行政村小必地、老林寨、上必地自然村后山及忙糯行政村池塘村,许多图案至今仍然清晰可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江渡口

  双江渡口:位于大文乡邦驮村,距县城83公里,东与思茅景谷县隔澜沧江相望,南与澜沧县和小黑江一水之隔,海拔669米,为全县海拔最低点,这里景色雄奇秀美,小黑江自西向东汇入澜沧江,形成一个“丫”字形,远眺如两条巨龙蜿蜒在一起,雄奇而壮观,置身山顶俯看,青翠的山脚下澜沧江宛如玉带般环绕在群山之间,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忙糯石香炉

  忙糯石香炉:石香炉位于距忙糯乡政府4公里处的池塘村南侧小山顶端。石香炉高80厘米,直径60厘米,分顶部、炉身、炉户三部分。顶部两侧有炉耳,顶中有圆坑,炉身腹内为实心;三支炉足作为底座。1996年由县文体局、民宗局等部门挖掘出土,该炉造型独特,为目前省内外罕见。石香炉原为拉祜族宗教祭祀器物。从元末经明朝至晚清时期,该地一直是拉祜族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现石香炉所在地原为寺庙式建筑物,在清末数次拉祜族起义中,这里是义军集中和宣誓的地方。石香炉和双江拉祜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研究和考证双江拉祜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

神农祠

   神农祠: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山脚的古茶谷中心地带。祠内塑有一尊采用雪花白石雕制而成的炎帝神农塑像,高9.5米,基座9米,宽4米。对称建有两间传统民族风格房屋,左为茶展馆(以茶之源、茶之魂、茶之歌三个方面用54张图片展示双江勐库大叶茶原生地形象和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右为茶艺馆(在墙体上精心制作一幅反映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饮茶习俗为主的壁画,高2米,长13.8米)。塑像基座四周及中心广场共铺贴大理青石板530.9平方米,从神农祠牌坊至炎帝神农塑像共有69级台阶。神农祠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两河交汇,环境优美,是游客休闲度假、朝拜茶祖神农之圣地。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